返回首页

古代拱手礼仪(古代拱手礼仪常识大全)

来源:www.jxlyw.net 时间:2023-01-29 10:34   点击:384  编辑:admin   手机版

内容提要:【拱手礼】热度:598

1. 古代拱手礼仪

《论语· 微子》曾载“ 子路拱而立。” 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应该叫揖礼。据说中国古代的礼仪大多数都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 周礼” ,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因此,拱手礼起源于西周。

2. 古代拱手礼仪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礼仪—拱手礼仪

拱手礼,又称作揖、抱拳礼,

是最具中国特色的

见面问候、祝福或道谢的日常礼节,

可一对一、一对多行礼,

站、坐皆可行此礼。

1. 基本姿势

双腿并步站立,上身挺直(用于平辈之间),上身微前倾(对方是尊长)。

2. 基本手势

双手五指屈拢,握空拳呈拱形合于胸前,拳掌距胸前约20厘米左右。手位最高不超不过额头,最低不低于胸。

3. 男左女右

双手握空拳相合时,男子左手在上,女子右手在上。

4. 古今区别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双手握空拳于胸前自上而下或内外有节奏的晃动。平辈之间行礼,身体不动,双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前后晃动两三下。对尊长行礼,身体微俯,晃动手势。对晚辈回礼,身体不动,双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前后晃动两三下。

5. 向单人和多人行礼

向单人行礼,目视对方,手向对方晃动。向多人行礼,应对不同方向的人分别晃动手势行礼。

3. 古代行拱手礼的时候哪个手在外

1、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左手在外。男子行拱手礼时,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男子右手代表攻击,左手代表尊敬,因此是左手在外包着右手。

2、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3、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士揖”“下揖”。

4. 中国的拱手礼仪

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当代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5. 古代拱手礼仪有哪些

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作揖与拱手、抱拳等意思相近,作揖比较正式,礼仪更隆重。而拱手、抱拳等更加口语化和随意化,比如拱手相让、抱拳示好等等

6. 古代拱手礼仪视频

拱手礼作为见面礼仪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西周起就开始在同辈人见面、交往时采用。古人通过程式化的礼仪,以自谦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敬意。

东方文化是讲究以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现出“敬”的,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肉体亲近。这种距离不仅散发着典雅气息,而且也比较符合现代卫生要求。

从现实的礼仪交往来看,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拱手礼是有一些讲究的,其礼仪姿态常见的有五种手法。

1、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此手势又叫“拱”)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

2、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土揖”、“下揖” ,也适合上位者还礼。

3、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

4、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过去为祭祀用礼,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

5、双手抱拳(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

常见的手法除此五种外,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旅揖”等。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仪礼深含人类对宇宙天地的敬畏,对德性的追寻,对和谐的追求,对人本身的期望和宽容,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对审美情趣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社会秩序的协调。

礼仪在古代社会规范着人的道德和行为,也是文明的象征,是中华优秀的之一。礼仪在历史上被不断的修正、完善、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有义务去传承这样优秀的文化,展现我们“礼仪之邦”的魅力。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在古代中国,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礼仪文化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至今。

在现代生活中,礼仪依旧是每一位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养。规范的礼仪可以让我们约束自己的言行、提升自身素养,在社会中成为一个言行得体的人。

7. 古代礼仪拱手礼

男子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外面右手握拳在左手里面。

中国是有着礼仪之邦美称的国家。在中国的古代男人之间见面以拱手作为礼貌问好,以左手在外面,右手握拳在左手里面,以代表对对方敬重之意。拱手礼从我国古代的周朝开始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握手礼了。拱手礼文化不仅仅代表着敬重与礼貌的表现也是中国人们对礼仪精神的一种重视。

一、拱手礼的由来和做法

拱手礼据史书记载,开始于中国的周朝,周武王逝世之后,由它的弟弟周公旦继位,当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重新规范了周礼中的礼仪规范,以此来规范各大臣的行为。于是出现在礼仪中的一种行为“拱手礼”,也称之为“作揖”。拱手礼是将右手握成拳头的形状,再将左手呈为掌形覆盖在右拳上面,两只手合在一起并在胸前轻轻的晃几下,并弯腰面带微笑以表达礼貌问好的意思。

二、拱手礼的含义

古时候的人们认为右手是拿刀刃、杀人、漫骂争吵时所惯用的手,杀戮之气太重,所以要用代表善意友好的左手将右手包住,以代表真诚和尊敬。如果是丧事行礼时就要左右手相互交换来行礼。拱手礼距今有几千年的历史,拱手礼原来的意思是效仿古代带手拷的奴隶的行为,代表着愿意为对方为奴为仆,后来渐渐的演变成两个人相互之间见面的礼仪行为。古代人民通过这种行为的礼仪规范,以谦虚的姿态代表着对对方的真诚与敬意。

我们看到古装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见到两个古代男子相互抱拳寒暄的场面,这是古代人们见面相互打招呼的方式。拱手礼不但代表着对对方的尊敬与诚意,还带有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特色的气息。中国人最讲究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来代表相互之间的敬意,不像西方人相互拥抱,面贴面这种肉体的亲近。古代的礼仪不仅仅有着儒雅的气质,还体现了中国人文的精神面貌。

8. 中国传统拱手礼仪

古代行拱手礼,身体和手都不动。现代行拱手礼,身体立正,两臂如抱鼓伸出,双手在胸前抱举或叠合,自上而下,或内而外,有节奏的晃动。 左手掌心平张,向下压住右拳,正对胸口,不高于颚不低于胸,平臂行礼此乃“王者对揖”“时揖”“平揖”。 平辈行礼,左手手心向内贴于低于胸口,直身行礼,此乃“士揖”“下揖”。

上位者还礼,双手平伸指间交错,左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前伸如抱一环,举手至颚,欠身行礼,此乃“天揖”“上揖”,最适合向长辈行礼。以此手势直身举手过额,此乃“帝揖”。

过去为祭祀用礼 后来被用来向皇室和宰相行礼。 双手抱拳(注意只有这个才是两手抱拳)左手抱住右手,平身行礼,此乃“武揖”为周朝军礼,后为武者专用。 常见的手法就这五种,当然还有“侧揖”“旁三揖”“旅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