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礼仪规范】
公务员礼仪规范书籍
一、基础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从知识上进行准备,此阶段复习通常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比较基础的教材就可以了。
二、强化提高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将第一阶段学习的各知识点进行实际运用并融会贯通。考生在此阶段可多进行模拟练习,主要是拿真题来训练,教材资料也是以真题为主
考公务员必读的书
1、《沧浪之水》,阎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国政府管理与公务员考录》,于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3、《中国人事制度概论》,刘俊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
5、《论十大关系》,毛泽东
6、《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周天勇、王长江、王安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年
7、《行政公文写作技巧、模板与范例》,祝雪虎,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
8、《公务员礼仪手册》,金正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
9、《基层公务员素质与能力建设》,苏保忠,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图形世界探秘》,杜国平,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政务礼仪书籍
按应用范围一般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类。
一、政务礼仪:政务礼仪是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权力和管理职能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二、商务礼仪: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三、服务礼仪:服务礼仪是指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
五、涉外礼仪: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
公务员礼仪规范书籍有哪些
公务员的基本礼仪,我认为主要有:
第一,做到文明用语。说话文明,比如:您好,谢谢您,再见,请,麻烦您等,绝对不能爆粗口,更不能高声喧哗。
第二,做到行为举止端庄。举止投足间,一定不能张扬、夸张,工作时间不能嬉戏打闹,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也不能相互开玩笑。
第三,做到穿戴得体规范。不能穿戴奇装异服,不能打扮得花里胡哨,更不能穿金戴银,男示不能打耳钉,不能穿短裤背心,不能系拖鞋。女士不能浓妆艳抹、花枝招展,不能穿吊带背心,不能坦胸露乳等。
当然,其它一些禁令还比较多,不过只要留心就能做到。
实用公务礼仪
1、当面接待礼仪: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对领导交待的工作要认真听、记;领导了解情况,要如实回答;如领导是来慰问,要表示诚挚的谢意。领导告辞时,要起身相送,互道"再见"。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除遵照一般来客礼节接待外,对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听取,一时解答不了的要客气地回复。来访结束时,要起身相送。
2、电话接待礼仪:
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电话交流要认真理解对方意图,并对对方的谈话作必要的重复和附和,以示对对方的积极反馈。
应备有电话记录本,重要的电话应做记录。
电话内容讲完,应等对方结束谈话再以"再见"为结束语。对方放下话筒之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以示对对方的尊敬。
3、引见时的礼仪:
到办公室来的客人与领导见面,通常由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引见、介绍。
在引导客人去领导办公室的路途中,工作人员要走在客人左前方数步远的位置,忌把背影留给客人。
在陪同客人去见领导的这段时间内,不要只顾闷头走路,可以随机讲一些得体的话或介绍一下本单位的大概情况。
在进领导办公室之前,要先轻轻叩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切不可冒然闯入,叩门时应用手指关节轻叩,不可用力拍打。
进入房间后,应先向领导点头致意,再把客人介绍给领导,介绍时要注意措词,应用手示意,但不可用手指指着对方。
介绍的顺序一般是把身份低、年纪轻的介绍给身份高、年纪大的;把男同志介绍给女同志;如果有好几位客人同时来访,就要按照职务的高低,按顺序介绍。
介绍完毕走出房间时应自然、大方,保持较好的行姿,出门后应回身轻轻把门带上。
4、乘车行路: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陪同领导及客人乘车外出时要注意。
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一般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
在乘车的座位上很讲究,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陪同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
5、递物与接物:
递物与接物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举止。
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他人。因此,递物时须用双手,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例如递交名片:双方经介绍相识后,常要互相交换名片。
递交名片时,应用双手恭敬地递上,且名片的正面应对着对方。
在接受他人名片时也应恭敬地用双手捧接。
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读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接过名片后看都不看就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
6、会议礼仪:
发放会议通知时应阐明目的。
拟发好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必须写明开会时间、地点、会议主题及参加者等内容。要提前一定的时间发通知,以便使参加者有所准备。
安排好会场。会场的大小,要根据会议内容和参加者的多少而定。如果会场不易寻找,应在会场附近安设路标以作指点。
开会的时间宜紧凑。开"马拉松"式的长会,往往上面在作长篇报告,下面却在交头接耳呵欠不断。所以,"短小精悍",有效地利用时间,讨论实质性的问题,应视为开会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
迎送礼仪。凡是一些大型或中型会议,对会议参加者要认真做好迎送工作。一般应在会前组成一个会务组,专门处理有关问题。
公务员礼仪规范书籍电子版
1、礼敬原则:
礼以敬为主,敬是礼的核心,是礼仪的本质。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孟献子认为:“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他把为人处世的恭敬态度当作安身立命的基石。首先,“敬”表现在人们言行举止的方方面面,反应的是行礼者内心的真实情感,如果仅仅是装模作样、流于礼仪形式,就不算恭敬;其次,“敬”渗透着平等的成分,作为礼的本质特征,尊敬的心态不因交际对象而异。《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随时随地能保持待人接物的恭敬态度,是衡量一个人礼仪素养和道德品行的最高原则。第三,敬人即是敬己,“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被赋予了人性尊严的内容,不是一种单向的义务,而是不同等级之间所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礼敬不仅要包括见面时“礼节性”的微笑、握手等言谈举止的仪式,还包括真正对人有诚意的尊重,不计较身份差异,对每一个生命都袒露敬意,对个体、人民、国家、自然规律,对所从事业务工作的敬意,专注自身工作,对上级交付的任务负责完成,最终追求敬人与敬业的完美统一。
礼敬原则是公务员礼仪的基本原则。有一些党政干部往往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常常缺乏敬人意识,尤其面对普通群众的时候,更是居高临下。在公务活动中,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群众是一种常识,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公务员只有在公务活动中对每一个人怀有一颗尊敬之心,才能赢得公众信任,避免与公众发生冲突,提高工作效率。尤其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入乡随俗”,充分尊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们的习俗礼仪,在公务交往中消除沟通障碍。
2、适度原则:
适度是使礼仪灵活多变,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礼记・礼器》中说:“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理万物者也。”即礼要符合天时,配合地利,顺应鬼神,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符合人心,使万物各明其礼。适度原则要求公务员在遵循礼节、用礼节规范自己言行的同时做到有节有度、合理适宜、无过也无不及。首先,礼要相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礼要适应时代,要顺乎伦常,适合对象,合于事宜,与身份相称。其次,礼要适度、中庸。“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仪有度要求公务员在礼仪修养的过程中遵从礼义、守正不流;节制有度、权衡利弊。遵从礼义是指对于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地位低的人,或是贫困的人,不要做出轻视、欺凌的行为;对于有权有势的人,不表现出过分亲近的神态。守正不流是指公务员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取财有道、坚韧勇毅、谦虚谨慎、豁达大度、虚怀纳谏。权衡利弊要求公务员理性面对欲求和利益,遵循礼义。节制有度是指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应当力求正当,符合正常、恰当的程序,符合自己的身份;凡事不走极端,行礼既不拘泥又不放肆。
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谈自己的职业经历时曾说:“是的,我不愿意太接近上司,更不愿意去完成上司要我去完成的某些事,因为一不小心,你会发现,其实那些事不适合你去做,或者说,你不应该知道,否则,很可能被人认为是热心过度。”安南的成功秘诀便在于“科学地懒惰”。有一次,一位中国外交官要给各国大使发送一些文件,而联合国的电脑系统并不为他人所熟悉,所以,通常工作人员会直接帮对方完成任务,因为这样更方便快捷。但安南没有,他硬是通过电话遥控就在不远处的中国外交官,哪怕耗费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任务,他也不愿意移步去看看。
那些关于制裁伊拉克,关于世界卫生组织的资助,还有中国的人权问题等,安南必须过目相关文件,但当这一切变成争议,变成国际问题时,他却从不发表任何意见。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一个事实,如果我通过别人整理的观点去认知它,那么,我便失去了对这一事件的评判权,因为我的思想已经不再独立。既然如此,便有悖独立的原则,所以,我什么都不知道。”经过多年的努力,安南从世界卫生组织的预算干事一步一步做到部门分部负责人、主任、助理秘书长的部门领导人,然后是副秘书长,最后成为秘书长。
安南的成功在于把适度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与同事协作、与上下级沟通方面不过分热情,把握人际关系的度,尽到自己应尽的工作责任,工作内容不超出自己的权限和能力范围,工作讲究原则和方式,保持内心干净,不窥探别人隐私,始终保守秘密。这是安南成功的秘诀,也是每一个公务员需要把握的。
3、自律原则:
自律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自律乃自我约束的原则。“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特征,礼“出于人情”,但情要“受制于礼”。人情作为个体的自然情感,与具有明显的约束性、规范性、普遍性的礼往往是相矛盾的。人情一旦放开,以其欲望的无止境,其活跃性是无限的。人只有抑制欲望,遵循礼义,礼仪才能正确地施行。 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要在心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律与慎独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公务员不仅要坚守不贪污不腐败的底线,而且要做到继续提升自己业务能力、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人民群众和国家所要求和期望的公务员标准来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辜负国家的栽培。
生活中,公务员要以礼仪规范自己的人际交往。礼仪是我们自我意识的道德追求,自我素质的自然流露以及自我修养的自觉行为。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能力,例如公务员尤其要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要善于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另一方面要慎独,即要做到在工作中和生活中一个样,人在、人不在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不能领导在时一个样,领导不在一个样。作为国家公务员首先应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文明公民,必须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讲究礼仪的好习惯。
4、诚信原则:
诚信即诚实、讲究信誉的原则。“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诚信是道德的基石,没有诚信,礼仪就会缺乏尊敬,流于形式。“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指守信用,说过的话要兑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必须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信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信也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立民之本。《论语・颜渊》曾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军备、粮食和民众对当局的信任是治理好国家的三大条件,而民众对当局的信任又居三者之首。可见,诚实守信理所应当成为公务员礼仪的基本原则。
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尤其讲究守时和守约。守时,即在约定的时间与人约会、会见、会谈、开会等,决不拖延迟到;守约,即口头答应他人的事、与人的约定和所签订的协议一定要说到做到,所谓言必行,行必果。按照社会契约原理,我们对对方的承诺,就是与对方签订的一个契约、一个合同,违背承诺就会使自己诚信尽失,给自己现在和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难。诚信不仅包括口头及书面应允别人的事情要在实际中落实,而且包括任务没完成要告知另一方自己未完成的原因及进度,求得对方谅解和合作。
公务员礼仪的本质和规律由其基本原则体现,因此,实施礼仪的过程遵循其基本原则,可以不受具体礼节形式的限制,根据具体的情境适当变通,或者对具体礼节形式创造性地改造,使公务员礼仪的实施达到最好的效果。
礼仪常识书籍
意思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1、礼指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
2、乐指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3、射指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4、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
5、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广雅》:“数,术也。”即技术、方法、技巧而已。扩展资料六艺中的乐:古代最早的礼仪性乐舞《云门大卷》。尧时有《咸池》。舜时有《大韶》。孔子自称其听过韶乐,大加赞赏,称其乐舞尽善尽美。禹时有《大夏》。商时有《大濩》。周时有《大武》。这都是古代著名的礼仪性乐舞。 周时保存有完整的这六套乐舞,成为六乐,分别在重大的祭祀活动中使用。《云门大卷》用于祭祀天神;《咸池》祭地神;《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周始祖姜嫄;《大武》祭祀周代祖先。六乐流传到汉代,只有《大韶》、《大武》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