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康熙即位后重视的三件事不包括哪件 三藩,漕运,河务,平蒙古
不包括平蒙古。
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理解
这是康熙皇帝为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故居题写的一句对联。大致的意思是:这句诗既是写景的,也是表达对老师陈廷敬年轻时名声功绩著于朝堂,年老时恪守晚节的赞扬河敬重。
三、康熙最后立的后记之君是谁?
正史记载是皇四子胤禛,但民间诸多流传是皇十四子胤禵,被雍正改了诏书,即“十”改成“于”。但是经过专家论证,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满清的遗诏要求是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满文就不用说了,怎么能改;而汉字中,在当时,“于”是繁体字“於”,也无法如流言那般改写。所以说不成立。
但是,也没有证据证明康熙的遗诏中究竟写的是谁,所以这也是清朝四大谜案之一。
四、清朝康熙晚年期间的历史
康熙五十年(1711年 辛卯)
免除全国钱粮,并带积欠。
9月25日子时,清高宗纯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出生(雍正帝第四子,公元1736-1795年在位,终年八十九岁)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
盛世滋丁不加赋九月,废太子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癸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壬寅)
正月 举行千叟宴,康熙帝赋诗,诸臣属和,题曰《千叟宴诗》。
三月 至皇四子胤禛邸园饮酒赏花,命将其子弘历养育宫中。
十月 命雍亲王胤禛等视察仓储。
十一月 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 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五、康熙的容妃为何失宠
剧中的容妃行为和言语得罪了康熙。连着被贬。不得宠了。期间她还帮着红玉,那个怀了太子骨肉的女孩逃走。贬到最后,大阿哥的母亲让管事的太监好好“照顾”容妃。那会她可能已经是个杂役宫女的级别了。
是因为太后遗旨叫容妃支持不要废太子,那样会引起皇子之间的争端。皇帝虽然明白那是太后的意思,也明白废太子的不利之处,但毕竟太子做错了很多事情,不废的话难以平息众怒,所以就惩罚了坚持太后遗旨的容妃,做做样子。做皇帝其实也很难的...
最后皇帝选择自己的墓室的时候,一边留给皇后,另一边留给了容妃,那时候好像有一段皇帝内心的自白,说是明白容妃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